首页

艾丝女王直播间多少

时间:2025-05-24 03:51:47 作者:百年之间,角色互换了! 浏览量:59979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暨《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书院是由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朱伯昆、汤一介、庞朴等共同发起,由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学者、研究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较大的中国文化民间学术团体。

嘉宾为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揭幕。 中国文化书院供图

  2024年,中国文化书院迎来建院40周年庆典。为此,书院与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合作,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分公司发行纪念封一枚。纪念封以中国文化书院“创院五老”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季羡林及创院院长汤一介的肖像为正面主图,配合中国文化书院成立40周年主题邮票,表达了对中国文化书院40年来发展历史与文化成果的纪念。

  由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编著的《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以汪德迈先生晚年学术集大成时期与中国文化书院发生联系的时间段为主,适当兼及其他时段,对其生平、学术与中法交流活动的史实,进行全景式纪录。汪德迈先生是著名法国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终身教授、法国远东研究院原院长,其汉学思想推动了跨文化研究新学科的产生。本书主要采用图片编年的形式,辅以少量文字,展现一位具体可感的法国汉学家的形象和思想。该书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汪德迈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丝燕教授从巴黎发来了致辞视频。她说,一直以来,汪德迈先生和中国跨文化学保持着长久而深厚的连接。汪德迈生前曾预言,新汉文化圈将作为一种与西方相媲美的文明屹立于世,它将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成就上与西方鼎足而立,但依据的价值体系、社会意识、世界观念则独具特点。

嘉宾为新书《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揭幕。 中国文化书院供图

  陈越光在致辞中说,书信是人类传递、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中国文化书院的宗旨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所以在书院成立40周年之际发行纪念封,来表达对书院创院者的纪念和对书院宗旨的遵循。“书院的老朋友汪德迈先生,是一位跨文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当学术界有人提出文化分割了不同的人群,汪先生坚定地表示:文化不是篱笆,文化是桥梁;文化不是用来隔离的,而是用来交流的。所以,书院40周年纪念封和汪德迈图文集这两件事,本质上有着共同的精神契合。”

  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于2017年创建,陈越光有机会连续几年都和汪德迈先生在巴黎开会,“每次会议结束汪先生都拒绝送他回家,我们总是目送这位九旬老人独自离会场走向不远处的地铁入口,他孤独的背形消失在茫茫人群中。”“汪德迈先生和汤一介先生两位前辈都已作古,他们也会消失在历史的路口吗?”陈越光自问自答,“我想不会,因为他们的学术探索对今天还有意义,因为他们留下的问题今天依然直指人心。汤先生的问题是:我们能既坚守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又深刻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吗?汪先生的问题是:我们今天的世界,对汉文化圈将在明天世界上所起的作用,可作何种期待呢?”

  据悉,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跨文化中国学”丛书发布会、“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发布会、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庆祝大会等活动将陆续举行。(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一批“浙商海外驿站”授牌 助力浙企“抱团出海”

香港8月14日电 中国京津冀及东北地区近日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香港特区政府14日从赈灾基金批出共约6500万港元予9个赈济灾民项目,在救援物资等方面赈济内地受灾同胞。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5月8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也来到活动现场,发布了由其倾力设计完成的广州设计之都品牌形象LOGO。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崔文悦告诉记者,这两年她打卡了家附近大大小小数十座小县城,旅行更多的是不设定过于具体的计划,而是约上三五好友“沉浸式”体验县城的“烟火气”。

李强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

此外,人才高度集聚也是“大虹桥”的一大吸引力。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告诉记者,“大虹桥”已形成“同城效应”,而且对于人才的包容度是很高的。

昆明地铁4号线斗南鲜花专列启航

技术路线上独辟蹊径,科研组织形式上也在跨界探索。这是一个名为“眉飞色舞”的机器人,实现这样一个技术效果,团队跨界了多媒体、机器学习、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